学校主页   /   招生电话:029-86168200    
 
 
学术科技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工作 > 学术科技 > 正文

关于组织研究生参加“兆易创新杯”第二十届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

2025-03-31    文、图/研工部 电智学院    点击:

各学院:

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以下简称“竞赛”) 是由教育 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以下简称“学位中心”) 、 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的研究生学科竞赛,是学位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 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电子设计创意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现将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陕西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和已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学校保研、录取证明)均可参赛。

二、赛事说明

1.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不接受个人形式报名。

2.竞赛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两部分竞赛相互独立,组队、报名、评审、奖励工作均分开进行,互不影响。

3.技术竞赛采用开放式命题与企业命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参赛队自主选择作品命题。评审重点考察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技术实现以及团队综合能力。技术类竞赛部分由企业命题和开放命题两个赛道组成,参与企业命题赛道的团队由命题企业组织评审,并分别获得技术竞赛初赛、决赛团队奖与企业专项奖,两类奖励相互独立,互为补充,奖金择高发放。

4.每支参赛队由指导老师、队长和队员组成。在同一个参赛部分(技术类竞赛或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指导老师一名或两名,队长一名,队员一名至二名,每位指导老师至多指导两支参赛队,每位参赛队员只能加入一支参赛队。

5.参赛团队成员须为是参赛作品有实质贡献的个体,不允许成员挂名。如发现挂名现象,组委会将永久取消挂名参赛者参赛资格,并向各参赛单位通报,请各位参赛者相互监督。

6.组队时,由队长确认指导老师顺序和队员顺序,此顺序依据参赛贡献大小确定。获奖证书将严格按照组队顺序制作,不再确认和更改。

7.报名截止日期前,竞赛网站上填写的参赛队员、队员顺序及参赛作品信息均可变更,报名截止日期后,参赛队员及参赛作品不可变更,进入决赛后,参赛队可改进、完善其参赛作品,但不可更换参赛作品内容和参赛队员。如因特殊情况必须变更,参赛队需向组委会提交变更申请,组委会同意后,方可变更。擅自变更参赛信息的参赛队,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8.技术类竞赛由开放式命题与企业命题组成,并设立“光载信息”专项赛,由参赛队自主选择作品命题。评审重点考察作品的创意和创新性,技术实现以及团队综合能力。

9.开放式命题分为八个参赛方向,参赛队可自行选择参赛方向:

(1)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包括但不限于针对某一功能应用所开展的具有较强创新创意的电子电路软硬件设计、终端设备或嵌入式系统实现等,如基于FPGA、DSP、MCU、嵌入式系统等开发的软硬件系统、智能硬件、新型射频天线、并行处理系统、仪器仪表等;

(2)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包括但不限于实现自动控制与自主运行的创新创意软硬件系统与电气自动化系统等,如机器人,飞行器,智能车,工业自动化,电气自动化传感器、设备或系统,电能变换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控制技术等;

(3)通信与网络技术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各种通信及网络技术研究开发的创新创意通信网络应用模块或系统,如网络安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空间信息网、水下通信网络、工业控制网络、边缘计算等通信或网络设备、系统或软件等;

(4)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包括但不限于光电感知、传感器、微纳传感器与微机电系统、空间探测等传感与信息获取类软硬件系统,如工业传感、生物传感、生态环境传感、光电探测、遥感探测、定位导航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图像、语音、文本、频谱信号处理和信息处理、特征识别,以及信号检测及对抗的软硬件系统, 如安防监控、音视频编解码、网络文本搜索与处理、雷达信号处理、信息对抗系统等;

(6)人工智能类,包括不限于面向大语言基础模型、各类模态生成模型以及智能体、具身智能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或智能应用。鼓励与当前电子信息的设计与制造流程相结合,优化垂直领域任务,形成交叉应用;

(7)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新设计等构建的新型电子信息类软硬件系统,如面向生命健康、艺术创造、环境生态、清洁能源等的新型传感器、电子电路、处理器、通信网络设备、信息处理器以及应用系统等;

(8)华为6G先进无线技术探索包括但不限于用以构建及拓展6G愿景、应用及需求的先进无线网络创意(含支撑技术、模块或系统),如面向绿色节能、超高吞吐、超低时延、超高可靠、超远覆盖、海量连接、极简架构、智慧互联、通感一体、内生AI及原生可信的方案、设备、系统或软件。

10.企业命题包括兆易创新命题、华为命题、小米命题、无问芯穹命题、飞腾命题、算能命题、优利德命题、Ti命题,新思科技、MathWorks设立企业专项奖,并增设城市具身智能命题。具体命题信息请于2025年3月参见竞赛官方网站。

11.光载信息”专项赛面向以光为载体的未来信息技术方案、算法、协议、软件、电路、元器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光通信技术、光感知技术、光计算技术、光显示技术、光健康技术、感/通/算/显/康/照一体化技术、空天地海一体化技术、光电元器件模块设计和工艺技术、光载信息感知方案算法设计。

12.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分为应用赛道与探索赛道:

(1)应用赛道聚焦行业实际痛点,要求参赛作品为具备明确市场价值的电子信息系统、硬件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的双向赋能。

(2)探索赛道面向未来技术方向,包括以下方向:

①汽车电子。包括但不限于多模态感知融合、车路云协同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如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激光雷达+视觉)、车规级边缘计算平台等。技术核心在于实现高精度环境感知与实时决策,需突破多源数据融合、低延时通信等关键技术。商业化切入点可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高精度地图服务等场景。  

②未来运载。包括但不限于低空飞行器通导遥一体化、立体物流网络等方向,如城市物流无人机自主导航系统、低空交通管理平台等。技术核心需整合通信、导航与遥感技术(如北斗+5G),实现三维空间智能调度;商业化切入点可面向应急救援、城市立体物流等领域。  

③BTIT(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包括但不限于脑机接口、DNA存储等前沿交叉领域,如神经信号解码芯片、生物分子编码算法等。技术核心需突破生物信号噪声抑制、生物-电子接口兼容性等难题;商业化切入点可覆盖医疗康复器械(如瘫痪患者意念控制设备)、生物大数据存储服务等。  

④医工交叉。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医疗设备、精准诊疗系统等方向,如无创血糖监测贴片、手术机器人触觉反馈模块等。技术核心需融合生物传感技术与边缘计算能力,提升医疗设备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商业化切入点可针对慢病管理、微创手术等场景。

⑤光电子。包括但不限于光子芯片设计、光电集成系统等方向,如硅基光子计算芯片、量子通信光模块等。技术核心需解决光电子器件的规模化制造与能耗优化问题;商业化切入点可面向数据中心光互联、量子加密通信等领域。  

⑥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自主导航、人机协作、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如协作机器人柔性抓取系统、AI驱动的服务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技术核心在于融合多模态感知(视觉/力觉/触觉)、实时路径规划与自适应控制算法,需突破动态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与决策能力;商业化切入点可覆盖工业自动化(如柔性生产线)、智慧医疗(如微创手术辅助)、家庭服务(如老人陪护机器人)等场景。  

⑦人工智能。包括但不限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的垂直应用,如大模型驱动的行业知识引擎、多模态内容生成系统、自主进化型AI代理等。技术核心需突破小样本学习、模型轻量化、可解释性等瓶颈,实现算法-硬件-场景的协同优化;商业化切入点可聚焦智慧城市(如交通流量预测)、智能医疗(如AI辅助诊断)、金融科技(如风险智能评估)等领域。

13.技术类竞赛要求参赛队制作符合设计方案的演示实物,向组委会提交的参赛文件为技术论文、演示视频、门型展架设计图片与作品照片的电子文件。

14.要求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中涉及的作品是已实现功能的实物,并向组委会提交的参赛文件为作品演示视频、作品介绍PPT和商业计划书的电子文件。

15.组委会不限制参赛作品所使用工具的品牌和型号,由参赛队自行选择,所使用软硬件工具的品牌不影响竞赛成绩。

16.参赛队拥有其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不可抄袭他人作品或侵占他人知识产权。如有违规,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17.同一学校同一主题作品不可连续参赛,如果确实有重大改进,请在初赛提交作品时标注往届获奖情况,并提交《作品重大改进说明》。

18.竞赛根据往届参赛数据建立论文库并查重。论文重复率高且未提交《作品重大改进说明》,经专家鉴定为重复参赛或无实质创新、作品雷同或有抄袭行为的团队,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向参赛单位进行通报。

三、参赛安排

(一) 竞赛筹备

3 月 31 日——4 月 30日,各学院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做好竞赛组队、作品准备工作。各学院进行院内选拔,推荐精品项目及作品参加校赛,各学院推荐上报参加技术赛,校赛团队不超过20支,推荐上报参加商业赛校赛的团队不超过15支。

(二) 校赛选拔

1.技术竞赛

时间

阶段

内容与参赛要求

5月7日12点前

校内报名

1.提交参赛报名汇总表

2.提交参赛作品情况介绍

3.提交《第二十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术诚信承诺书》(附件二)

5月16日

学校选拔赛

PPT 汇报+答辩+实物演示

2.商业计划专项赛

时间

阶段

内容

5月15日12点前

校内报名

1.提交参赛报名汇总表

2.提交参赛作品情况介绍

3.提交《第二十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术诚信承诺书》(附件二)

5月23日

学校选拔赛

PPT 汇报+答辩+实物演示

3.参加省赛、国赛

校赛选拔的优秀作品和团队参加2025年陕西省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经学校批准后在竞赛官网上完成注册报名。未参加校赛选拔赛和提交学术诚信承诺的团队,学校不予批准参加省赛、国赛。

四、作品要求

技术类竞赛要求提交技术论文、演示视频、展示图片、简介“门型展架”,其中,技术类竞赛PPT用于现场答辩,不作为报名附件提交。企业命题团队赛道按技术类竞赛要求提交附件的同时,还要求按照企业命题要求,追加上传如源代码等必要的作品附件。

商业计划书专项赛要求提交商业计划书、演示视频、展示图片、简介“门型展架”、参赛作品PPT。

具体附件要求如下:

1.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作品难点与创新;(2)方案论证与设计;(3)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4)软件设计与流程;(5)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6)总结。

不同类型作品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论文字数6000-8000字为宜,具体格式要求参见附件三。

2.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项目意义(2)团队介绍(3)产品内容(4)行业及市场情况(5)营销策略(6)融资说明(7)财务计划(8)风险控制(9)项目实施难度。商业计划书模板详见附件三。

3.演示视频

视频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大小不超过100M,时长不超过 5 分钟,格式为avi、mp4、wmv之一。视频内容应包括作品原理及创新点、结构介绍、功能演示等三部分。

出现在视频中的参赛队员需穿着正装出镜(男士白衬衣黑西裤黑皮鞋,女士白衬衣黑套裙或黑西裤黑皮鞋),使用普通话讲解作品,配备字幕。

4.参赛作品PPT

技术竞赛PPT内容建议包含但不限于:选题意义、创新与特色、核心技术方法、结果与分析、应用价值。如参赛作品有项目基础,务必于PPT中明确阐述参赛团队的工作内容、主要贡献和组内分工。

商业计划书专项赛PPT内容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及管理团队概述、项目意义及创新点、项目原理及设计方案、项目形象及功能模拟、行业及市场、营销及融资、财务及风险等。如已有作品实物,需一并提供参赛作品演示视频,视频要求参见本文“六3”。作品展示PPT模板见附件三。

5.展示图片

参赛作品全貌、特写照片5张,每张图片大小不超过2M。

6.简介“门型展架”

在不影响知识产权及论文发表的前提下,凝练参赛作品的主要创新。要求参赛团队:

(1)清晰、简洁地描述作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与背景;

(2)准确、完整地阐述参赛作品中具有创新性的关键技术;

(3)客观、详实地对比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的主要参数、设计方法、成本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参赛团队如有成员本人署名的支持作品创新性的旁证材料,如专利、鉴定证书、验收证书/报告、论文、第三方评估等,应在对应创新点前标明,并根据其重要程度排序,展架仅展示团队成员本人参与的工作内容,非参赛团队成员本人的作品创新性旁证材料不作为竞赛评审依据。

展架内容要求文字精炼、结构清晰,图文结合,格式为.jpg,大小不超过30M,用于评审现场的“门型展架”实物尺寸要求为80*180cm。优秀团队的门型展架内容将面向社会公开,以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展示当代研究生科研风采。作品简介“门型展架”模板见附件三。

7.作品提交

将pdf格式与docx格式的技术论文或商业计划书,jpg格式简介“门型展架”电子文件,分别提交至官网对应处。

将演示视频、展示照片、答辩PPT及其他电子文档以类别命名,压缩至同一文件夹中,并命名为“参赛队作品名称”,上传至百度网盘,将下载链接与密码提交至竞赛官网后,即完成官网作品提交。

五、奖励政策

1.对参加此项赛事获奖的指导教师依照陕西科技大学 “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教学贡献激励办法(参照最新文件要求)进行奖励。

2.对参加赛事获奖的研究生依照《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同时,按照《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给予加分,具体标准见《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制度汇编》。

3.对此次报名参加校赛获得校赛一等奖并晋级省赛的团队,学校给与参赛报名费支持。各学院组织研究生参赛获奖列入研究生教育年终绩效调控。

4. 国赛奖项设置和奖励办法详见官网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管理平台:https://cpipc.acge.org.cn/cw/hp/6。)

六、相关要求

1.请参加过历年大赛的学院进一步在导师和研究生中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促进今年的参赛作品质量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2.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队申报,传统优势团队应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并通过交流合作提炼出更多好的参赛作品。

3.充分考虑作品评审环节对参赛队员能力素质的全方位要求,各参赛队在队员配备方面不局限于本学院,可根据需 要在各学院招募适合自己作品的队员加入。

4.参赛队伍请于4月25日之前加入陕科大研电赛交流群,后续比赛信息会在该群发布。QQ群号:54946666

4.所有纸质材料请按时间要求交至电智学院实验楼2A202办公室胡亚华老师处。

附件一:《第二十届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报名汇总表》

附件二:第二十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术诚信承诺书

附件三:作品创作所需文件(技术论文格式要求、作品展示PPT模板、门型展架图、商业计划书专项赛论文模板)详见官网: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6/2c90801895a92aa30195b2207d35094b


研究生院(研工部)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2025年3月31日








  • 附件【附件2.docx】已下载
  • 附件【附件1.docx】已下载

下一条:我校研究生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打印 /    / 关闭 /

 陕西科技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等学校;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是“西迁群体”之一;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7号
710021
yjsy@sust.edu.cn
029-86168203
029-86168200(研招办)

     

Copyright © . 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版权所有 Technical & Support 技术支持:新势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