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校将继续举办第四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本次校内选拔赛事由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承办,现将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及参赛作品范围
大赛主题:AI赋能、融合创新。大赛将秉承“创新”原则,将大赛的特色定位在“前沿领域”和“深入探索”两个方面。参赛作品须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索和设计有明确场景驱动的应用创新方案,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环保、法律和设计等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大赛采用开放赛题和企业赛题相结合方式。开放赛题分为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意两个类别,技术创新类强调软硬件结合,以可展示原型系统作为核心评审考察点;应用创意类强调重大领域场景,以技术可行性和应用落地价值作为重要评审考察点。企业赛题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命题,将于近期发布。每支参赛队伍可根据兴趣及技术能力任选一个类别参赛,同一参赛队员只允许报名参加一个类别。参赛作品应当遵循相关设计、开发指南与规范。参赛者应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由探索应用场景并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最终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展示其应用潜力的参赛作品。
二、参赛对象及方式
1.参赛对象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研究生、已获得读研资格的本科生及本研贯通培养的学生有资格参赛。
2.参赛方式
参赛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团队形式,且每人只能参加一支队伍。以团队形式参赛的队伍,每队最多不超过4人,其中在读研究生比例不低于50%,队长必须为在读研究生,且队员分工明确。允许跨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以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参赛单位。参赛团队和选手可申报指导教师,每个团队最多可申报2名指导教师,以申报顺序排序。
三、作品提交要求
1.初赛
(1)参赛者须根据模板提交参赛作品简介(无模板,300字以内)、项目文档(基于模板完成项目内容的详细阐述)、其他可选辅佐材料(技术可行性、产品尽调等项目相关内容)。
(2)此外,本次大赛鼓励原创性工作,希望作品的核心创意和主要开发过程是在大赛期间独立完成。
2.决赛
参赛者须通过汇报和展示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作品开发流程、技术概要和潜在应用,具体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
四、赛程安排
1.竞赛筹备:
5月6日——5月9日,各学院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做好竞赛组队、作品准备工作。
2.校赛选拔:
暂定5月10日——6月15日,进行校内选拔、评审、作品修改提升。如因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做出调整,另行通知。
(1)5月10日18:00前;校内报名 ;要求:提交参赛报名表
(2)5月23日:提交初赛作品;要求:参赛作品简介(无模板,300字以内)、项目文档(基于模板完成项目内容的详细阐述)、项目视频作品队和项目的充分展现)、其他可选辅佐材料(技术可行性、产品尽调等项目相关内容)
(3)5月27日;校内辅导;要求:校内外专家就参赛题目、方案、实用性和创新性把关、策划。
(4)6月2日;校内初赛;要求:PPT汇报+答辩
(5)6月15日;校内决赛;要求:PPT汇报+答辩+实物演示
3.参加省赛、国赛
校赛选拔的优秀作品和团队参加2022年陕西省第四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经学校批准后在竞赛官网上完成注册报名。
网上报名指南请参照(https://cpipc.acge.org.cn/)
五、奖项设置
校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为相关师生颁发荣誉证书。
六、相关要求
1.请参加过历年大赛的学院进一步在导师和研究生中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促进今年的参赛作品质量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2.鼓励跨学院、跨学科组队申报,传统优势团队应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并通过交流合作提炼出更多好的参赛作品。
3.充分考虑作品评审环节对参赛队员能力素质的全方位要求,各参赛队在队员配备方面不局限于本学院,可根据需要在各学院招募适合自己作品的队员加入。
4.所有纸质材料请按时间要求交至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实验楼2A202胡亚华老师处。
七、其他事宜
学校将通过“sust人工智能研赛”QQ群发布后续通知信息(群号:776284735),请有意向参赛的研究生及时入群。

八、联系方式
研究生院(研工部):卢文玉86168185
办公室:逸夫楼306(研工部思政科)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胡亚华17809241032实验楼2A202
附件1:《第四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参赛报名汇总表》附件2:华为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赛题、初赛作品提交规范、项目文档模板请点击链接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8a5696cbf370169a3f8101510bd/2c90800c803a064301804fde40b50895
研究生院(研工部)
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2022年5月6日